改革揚帆起,江城氣象新。
2021年,蕪湖市憑借11.6%的GDP增速領跑長三角;2022年上半年,蕪湖市GDP增速領跑安徽省。
成績的背后,與蕪湖市在改革創新上的持續發力密不可分。這些改革開門見山,直奔發展“堵點”、直擊發展“痛點”、直破發展“難點”,展現了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動能的生動實踐。
改革增活力,創新贏未來。
人民網安徽頻道梳理了黨的十九大以來蕪湖市七項改革典型案例。七項改革,既突出針對性,又強調實用性,不同程度破除了此前存在制約各領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正在不斷釋放紅利、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
2021年7月,蕪湖市在安徽省率先成立人才發展集團,啟動“紫云英人才計劃”和“3113”人才工程,以市場化方式提供專業化、一站式服務,加快優質人才資源集聚。
去年以來,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23個、領軍人才266人、高端人才3157人,累計引進9萬名大學生在蕪就業創業。
2021年9月以來,蕪湖市依托“皖事通”平臺,上線運行惠企政策網上超市,通過打造政策直達、政策沙盤、政策計算器、政策質詢和合同履約等5大模塊,讓惠企政策兌現像“網購”一樣方便,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平臺累計兌付政策資金20.8億元,其中企業9095次、19.66億元,個人40336次、1.14億元。
2021年3月以來,蕪湖市聚焦影響企業利潤的技術、能源、用工、物流、稅費、融資等因素,創新實施“1%工作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努力實現全市企業平均利潤率提高1%。
“1%工作法”實施以來,蕪湖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率、利潤總額增速顯著提升,營收利潤率由5.85%上升至6.26%、提高0.4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增速為4.3%、高出全省16.4個百分點。
2021年12月,經安徽省委省政府批準,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在全省自貿片區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探索實施“一枚印章管審批”,初步實現“一章審批、一窗受理、一套清單、一網通管”。
把企業的“關鍵小事”當作政府的“心頭大事”來辦,進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隨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蕪湖市行政審批工作實現良好開局,截至目前,蕪湖片區實有法人企業5074戶,注冊資本總計628.7億元。
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2017年7月,蕪湖市在安徽省率先啟動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改革工作,建立“征信機構+銀行+擔?!钡闹行∑髽I信用融資新模式。
經過5年持續探索,蕪湖市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729家中小企業在信用服務機構注冊建檔,累計為2358家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83.1億元。
2020年6月,蕪湖市啟動建設智慧長江綜合管理平臺,多系統交互、多部門聯動,建立起“千里眼”監測、大數據“跑腿”的智慧監管平臺。
通過全面整合涉江執法力量,打通數據孤島,構建起覆蓋長江禁捕、打擊非法采砂、岸線和自然保護區侵占、水質和大氣污染防治、壩體崩岸監測等要素的一張圖監管,實現長江大保護從“九龍治水”向“統一作戰”轉變,推動長江蕪湖段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職責邊界不夠明晰、一線監管力量薄弱、監管漏洞頻現……針對傳統監管模式的諸多短板,蕪湖市創新開展綜合監管分類執法改革,依托信息化平臺、實行網格化監管、推進規范化執法,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水平。
自改革舉措實施以來,近9成市場主體表示滿意,認為網格員一次上門檢查多個事項,多層、多頭、重復檢查明顯減少,問題摸得透、解得快,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