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以“聚才洼地”成就“發展高地”

產業、城市、人才是一個“金三角”。產聚而城興,城興則才匯,才匯而更上層樓。
近年來,滁州市突出光伏、半導體、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建立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機制,大力開展招才引智,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以“人才洼地”成就“發展高地”,以人才“第一資源”推動發展“第一要務”。
2022年,滁州市在全省“賽馬”評議中年度總評、經濟總量增速、科技創新指數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千企百?!贝髮W生云招引榮獲全國“百佳案例獎”,獲評“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過了一山,再攀一峰。在人才“第一資源”的有力支撐和保障下,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總體上延續了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交出了首季“開門紅”的優異答卷。在省季度“賽馬”評議中,經濟運行連續5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4個季度全省第一。
“制”上謀劃,匯聚“最強大腦”
從“環滁皆山也”變身“環滁皆產業”,滁州發展蝶變的背后,是全市“一盤棋”新格局下,廣聚人才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滁州市堅持把完善政策機制作為推進產才融合的先手棋,將人才引育與產業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推動全市上下形成“圍繞產業抓人才,抓好人才促產業”的廣泛共識。
堅持一體規劃。將人才發展作為“十四五”產業規劃重要內容,協同組織、發改、經信等多部門一體謀劃布局。啟動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緊扣全市資源稟賦、產業布局,統籌推進“十百千萬”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聚才匯智“五星”工程,推動人才工作深度嵌入全市產業發展戰略。
堅持一體部署。市委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均聚焦“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同步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質量突破年”活動,逐年量化指標任務,建立職責清單。市領導帶頭召開企業家人才早餐會、人大代表座談會、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會等,千方百計引人才、招項目,示范帶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蔚然成風。
堅持一體評估。將人才工作納入全市“三看三比”項目巡回檢查內容,列為縣域經濟、園區考核重要內容,提升人才發展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中比重,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獎勵與晉職晉級重要依據,壓實產才融合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合力。
“產”上落子,加速“雙向奔赴”
產隨人聚,業隨人興。
滁州市堅持樹牢“以產聚才、以才興產”工作導向,不斷招項目、引人才、增動能,通過源源不斷的項目支撐、人才支持,擴投入、興產業、強實體,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入融合。
圍繞產業鏈配置人才鏈,繪制戰新產業高端人才圖譜,首創發布“高精尖缺”人才“四海招賢”榜,持續開展“院士助滁”等活動,瞄準行業“頂尖大咖”精準攬才。先后引進23名高層次人才,集聚產業英才400多人,累計集聚院士助滁78人。
聚焦“八大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定期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加大“校地合作”力度,一次性從省內10所高校引進20名專家學者駐點產業鏈專班掛職指導。開展大學生“千企百?!毕盗姓衅富顒?,先后舉辦“2+N”招聘會2600多場,靶向引進大學生2.1萬多人,技術技能人才8萬多人,幫助企業招工引才超10萬人。實施“制造匠心”培育行動,在高校開設“光伏班”“蘇滁班”等“冠名班”“定制班”,新培訓專技人才2.5萬人,高技能人才近5000人。
支持龍頭企業家參加高端培訓,擴大“朋友圈”,提升“影響力”,先后選送17名本土優秀企業家赴長江商學院等高端機構學習。實施“新滁商”培育工程,開設“滁商大講堂”“滁商云講堂”,每年培訓企業經管人才6000余名。建立“企二代”人才庫,打造優秀企業家后備梯隊。
以“人才匯聚”推動“產業匯聚”,要的是讓人才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事業能出彩。
滁州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設一批高水平企業創新平臺。去年,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1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0家,總數突破1000家,穩居全省第3。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扎實推進與南京、上海楊浦區、長三角人才聯盟城市合作交流,深化政校院企協同創新,成立中國光伏材料研究中心、安徽省半導體與智能傳感產業研究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進入省科技廳考察,居全省第1位。新建省級研發平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海智基地近50家,均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還高頻次開展交流合作。成功舉辦“智匯滁州·會客虹橋”人才活動,連續3年發布“揭榜掛帥”關鍵核心技術170多項,榜金近6億元,吸引300多個高層次人才團隊來滁洽談合作。主動對接高校院所,首聘10家高校新時代“人才強市合伙人”,實施大院大所合作項目65個。開展“校企雙聘”,遴選53名在校博士到企擔任“科技副總”,21名企業高層次人才掛任在滁高校產業教授。
“圈”中發力,激活“一池春水”
北枕淮河、南臨長江,地處合肥、南京之間的滁州,如何走出“人才困境”,打造“聚才洼地”,關鍵在于落實政策、做細服務,在涵養最優“生態圈”上發力,讓人才“近悅遠來”,釋放創新創業最大活力。
滁州市始終聚焦打造“亭滿意”親商敬才環境,優化產才融合政策體系,打造“滁周到”服務品牌,以一流環境聚才興產。
迭代升級引才惠企政策。改革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創新“以薪定才”“按薪補才”市場化評價方式,真正把人才評價話語權交給用人主體。出臺“人才新政”,迭代升級以“支持用人主體引才育才、支持高能級平臺建設、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等為導向的人才政策,在企業松綁賦能、降低引才育才成本等方面持續發力。
不斷完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市、縣兩級均成立人才發展促進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服務專窗,開發人才服務網,制發“亭城英才卡”,集成76項專屬服務,實現“一碼享受、一卡通辦”。累計建成園區人才公寓近2萬套,積極引進滬蘇浙教育醫療資源,建立分校、醫聯體15家;設立2.5億元“天使投”基金、5000萬元“人才貸”風險補償資金,開發“人才擔”、大學生“樂創滁州”貸,實現服務“零距離”、成長“零門檻”。
大力營造親商敬才濃厚氛圍。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集中表彰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優秀企業家,樹立重商愛才鮮明導向。設立企業“首席服務員”“助創專員”,堅持黨委聯系專家制度,開展“新春訪萬企”“我為人才辦實事”等活動,市縣兩級走訪企業3.2萬家,協調解決各類訴求1.3萬個。(張開興 通訊員盧 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